南召是辛夷的原生地,全國辛夷的主產區。辛夷種植面積達8萬畝、200萬株,年產干藥50多萬公斤,占河南省年產量的80%、全國年產量的40%左右,成為全國最大的辛夷生產基地縣,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“中國辛夷之鄉”。全縣中低山區均有分布。元末明初,小店的演藝山周圍、云陽的東花園及西花園和皇后的天橋已有不少辛夷,清雍正年間,辛夷年產5000余公斤,與冬花、山萸肉并稱南召三大特產。建國初期,全縣有辛夷樹8000畝,年產干蕾4.5萬公斤。70年代中期以前,辛夷產品由外貿、醫藥部門獨家收購經營,因受計劃經濟的制約,再加上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,生產發展十分緩慢,資源不斷遭到破壞。到1976年底,全縣僅有辛夷6200畝,共計19.25萬株,年產干蕾5萬公斤。1978年以后,隨著市場經濟的啟動,辛夷價格上揚,市場銷路看好,縣委、縣政府抓住機遇,采取各種措施,搞好辛夷商品基地建設。
1983年10月18日南召縣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16次會議通過決議,把辛夷定為南召的“縣花”,1999年縣委、縣政府把辛夷作為重點開展的特色產品之一。目前全縣辛夷種植面積已達到20多萬畝,年產量達到120萬公斤。2000年國家林業局和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南召為“中國辛夷之鄉”。